杭州
新闻资讯 > 楼市新一轮调控来势汹汹欧,一个月10多个城市收紧
楼市新一轮调控来势汹汹欧,一个月10多个城市收紧
发布时间:2020-08-07 16:00

2020年进入7月份以来,楼市风向开始变冷,7月初约谈了10个城市之后,各地纷纷做出相应,杭州、东莞、南京、深圳这些城市迅速出台调控政策,尤其是深圳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调控,交易量迅速下滑。

3日,海口发布房地产新政规定,新建商品房买卖严禁滞后网签;取得预售证后,房地产开发企业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。同时新政强调,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捂盘惜售、化整为零、饥饿营销、雇人排队等手段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。  

同日,安徽省阜阳市收紧住房公积金政策,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者发放公积金贷款;公积金贷款购买二套房,首付比例不低于50%,利率不低于同期首套房利率的1.1倍等。新政自8月10日起实施。  

包括上述两地在内,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,7月份以来,已有东莞、杭州、宁波、深圳、南京、内蒙古等十余个地方出台楼市收紧政策。其中,东莞在1个月内连发两轮楼市收紧政策。  

多地新政包括升级限购等内容。如:宁波限购区域扩容,由原来的老三区扩大至市五区;东莞首次将二手房纳入限购范围;深圳规定,须在当地落户满3年,且缴纳3年及以上个税或社保才能购房。  

一些城市也加码了限售政策,封堵“炒房”,如:杭州对通过高层次人才优先购买方式获得的住房限售5年。东莞则延长了住房限售周期,由原先的2年调整为3年。其他措施还包括提高公积金贷款门槛和首付比例,提高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,封堵“假离婚”,治理市场乱象等。  

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指出,多城收紧调控主要是投资投机需求有抬头的态势,部分城市房价上涨,少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,以往不少城市限购门槛较低,在信贷资金比较宽松的背景下,容易成为投资投机的对象。这次多城密集升级限购,可以进一步稳定市场。  

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,本轮楼市调控的主要特征是“打三假”,包括“假落户”“假离婚”“假人才”,为现有政策打上“补丁”。总体而言,调控严厉程度确有提高,但除深圳等个别城市外,调控力度相对平和,全国楼市政策并未出现大力度全面升级的情形。  

地方政策密集加码的背后,是近期几大重要会议上传递出的新信号。  

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指出,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。同时指出,要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,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。  

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坚持“房住不炒”的定位。  

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,疫情没有也不会改变“房住不炒”的政策基调。上半年,虽经济遭受疫情的严重冲击,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依然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,一些城市出台的松绑政策被叫停。在极少数房价出现较快上涨时,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,遏制借机炒房的行为,保持市场健康运行。  

后续楼市和调控政策如何演变?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认为,下半年货币政策整体保持宽松基调,但房地产信贷和融资政策难以开闸,首付贷、房抵贷等仍是重点监管对象,政策仍将严防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市场。在此背景下,各地方因城施策,房地产政策可能出现“松紧结合”的情形。  

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,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中,13城房价偏热,排除已经出台较严厉调控政策的城市,下半年有9个城市包括银川、唐山、西宁、杭州、成都、无锡等地调控收紧预期较强。

楼市经过过去十多年时间疯狂上涨,银行贷款的35%左右流向了楼市,目前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切实的挤出效应,如果没有严加防控,只会让楼市泡沫越来越大,泡沫大到一定程度,一戳即破,在如果复杂的国际形势下,是对国家经济十分严峻的挑战,只会给予国际资本可乘之机来戳这个泡沫,为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,楼市的泡沫必须要一点点挤出,平稳运行。

相关新闻推荐

关注吉租办微信公众号

扫码进入小程序

友情链接:
  • 杭州写字楼网
  • 房讯网
  • 联合办公空间
  • 重庆联合办公
  • x

    暂时只开放杭州房源

    后续会推出更多房源